1954年4月,在吴忠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
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1972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银南地区,辖吴忠、灵武、盐池、青铜峡、中宁、中卫、同心七个县(1973年4月正式成立)。
1983年,撤销吴忠县,恢复吴忠市(县级),市政府驻吴忠镇。
1984年,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县级)。
1996年,撤销灵武县,设立灵武市(县级)。
1998年5月1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撤销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的批复》(国函〔1998〕33号):一、同意撤销银南地区和县级吴忠市,设立地级吴忠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利通区朝阳东街。二、吴忠市新设利通区,以原县级吴忠市的行政区域为利通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裕民东街。三、吴忠市辖原银南地区的中卫、中宁、盐池、同心4个县和新设立的利通区。原银南地区的青铜峡市和灵武市由自治区直辖。9月8日,召开地级吴忠市暨利通区成立庆典大会。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184.64万人。1999年末全市总人口187.3万人。
2002年,将吴忠下辖的县级市灵武归银川市管辖。
2004年,将中卫县和中宁县规划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2009年,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以吴忠市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寺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寺堡镇。
2009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关于深化吴忠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决定: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成立红寺堡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及相关机构;设立吴忠市利通区四套班子及部门;在同心县、盐池县实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吴忠市辖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5个县(市、区),共有4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个社区居委会和532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北连银川市,西接中卫市,南接固原市,东部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毗邻,东北、西北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连,东南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接壤。总面积2.02万平方公里。
吴忠市东西长而南北窄,地势南高北低,北为银川平原,南为青铜峡平原和丘陵山地。川区平均海拔1100米,山区海拔在1300—1900米。全市地貌大多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黄河冲积平原和l山地。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吴忠地处西部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26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有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9.4摄氏度。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雨雪稀少,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63天,是中国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吴忠境内的罗山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石、天然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储量3700万吨,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是陕甘宁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储量64.7亿吨,石灰岩储量49亿吨,冶镁白云岩储量23.69亿吨。水电、火电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占全宁夏的54%,是宁夏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资源:宁夏探明煤炭储量313.6亿吨,保有量308亿吨,位居全国第6名。吴忠太阳山开发区煤矿探明储量约65亿吨,占全宁夏煤炭储量的20%。煤种有焦煤、贫煤、肥煤、瘦煤等六种,煤种全,煤质优。水、电、路通,易于开采。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
铁路:大古、包兰、太中银铁路和十二五规划的银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建设中的银川至兰州客运专线也在这里设有吴忠火车站。
公路: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为25.7公里/百万平方公里。京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经过。109国道、211国道、银平、银榆、石营等公路在吴忠交汇。
人口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吴忠常住人口为127379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188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4915人,增长13.85%。年平均增长率为1.31%。
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吴忠出生人口20353人,出生率为16.13‰;死亡人口5745人,死亡率为4.55‰,自然增加14608人,自然增长率为11.58‰。
吴忠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37048户,家庭户[5]人口为123546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人减少0.38人。
吴忠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50999人,占51.11%;女性人口为622793人,占48.8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19下降为104.53。
吴忠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08979人,占24.26%;15-64岁人口为891810人,占70.01%;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003人,占5.7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民族
民族
吴忠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11173人,占47.98%;回族人口为659316人,占51.7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303人,占0.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0427人,增长5.24%;回族人口增加124820人,增长23.3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332人,下降9.1%。
经济
综述
经济
综述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9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18.71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53.85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2.11亿元,下降7.6%;牧业产值43.32亿元,增长11%;渔业产值1.65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5亿元,增长7.4%。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1亿元,增长7.1%;红寺堡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7亿元,增长5.6%;青铜峡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4亿元,增长6%;盐池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亿元,增长6.1%;同心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6亿元,增长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9.2万亩,比上年下降2.2%,粮食综合单产314.2公斤/亩,比上年增长6.2%。
全年粮食总产量94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产量9.3万吨,秋粮产量84.7万吨。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88.31亿元,增长7%;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68.88亿元,增长6.7%。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19.6%;青铜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49亿元,增长5%;盐池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2亿元,增长26.2%;同心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26.1%;红寺堡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30.5%;太阳山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25.1%。
从全市重点监测的11种产品看,有7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3.6%。其中卷烟、乳制品、发电量、羊绒、原煤、铁合金和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分别增长3.3%、11.8%、5.1%、20.3%、20.6%、149%和17.8%;电解铝、电石、原油加工量和水泥4种产品同比分别下降16.1%、16.8%、30.6%和10.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1.53亿元,比上年下降15.8%。产品销售率96.3%,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完成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第二产业的28.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5个。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14.69亿元,增长20.6%;更新改造投资18.97亿元,增长36.8%;房地产开发投资68.41亿元,增长21.9%。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23亿元,增长26.8%;红寺堡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02亿元,增长26.1%;青铜峡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08亿元,增长17%;盐池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24亿元,增长26.7%;同心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7亿元,增长28.5%;太阳山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3亿元,增长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6亿元,增长4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3.8亿元,增长13.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17亿元,增长16.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9.6亿元,增长29.4%。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8.4亿元,增长21.9%。
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2.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9%。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已占投资的主导地位,2014年,民间投资达到383.8亿元,占总投资的63.7%。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8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竣工面积1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9%。商品房销售面积115.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9.4万平方米,下降24.5%。商品房销售额43.7亿元,比上年下降3.6%。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71亿元,增长10.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6亿元,增长20.6%。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1.29亿元,增长10.8%;零售业商品零售额51.75亿元,增长8.3%;住宿业商品零售额1.09亿元,下降1%;餐饮业商品零售额23.43亿元,增长22.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0.96亿元,增长3.3%;集体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3.21亿元,增长7.3%;私营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16.65亿元,增长17.1%;个体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48.18亿元,增长18.3%;股份制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18.37亿元,下降4.1%。
分县(市、区)看,利通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9亿元,增长11.9%;红寺堡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2.2%;青铜峡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亿元,增长12.1%;盐池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亿元,增长11.3%;同心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亿元,增长13.5%。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3%,金银珠宝类下降25.4%,服装鞋帽类增长1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4%,书报杂志类下降10.7%,汽车类增长115.3%。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出口1.25亿美元,增长21.7%;进口0.12亿美元,下降87%。
社会
社会
截至2012年,吴忠有小学343所,普通中学6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小学招生2.56万人,在校14.07万人,毕业2.3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86万人,在校6.33万人,毕业1.9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04万人,在校3.03万人,毕业0.84万人;中等职业招生0.37万人,在校0.91万人,毕业0.31万人;高等职业招生0.11万人,在校0.24万人,毕业0.06万人。
截至2012年末,吴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4504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598张。卫生技术人员5397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928人。吴忠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04人,注册护士1676人。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吴忠有档案馆4个,文化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5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乡镇综合文化站 45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12年,吴忠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 万人,比上年增长4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3 万人,比上年增长0.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01万人,比上年减少1.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3万人,比上年增长0.8%。2012年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7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旅游景点
金沙湾
旅游景点
金沙湾
青铜峡金沙湾银青高速路青铜峡出口金沙湾位于黄河青铜峡峡日上方西岸,因山色如金故名。毗邻青铜峡鸟岛.与佛教圣地牛首山隔河相望,东临黄河至109国道。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同心县城南2千米处。相传始建于明初,明万历、清乾隆和光绪年间曾三次重修扩建。该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为2870平方米。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营堡湖
中营堡湖
中营堡湖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15公里。旧时曾是一座“兵堡”,现存遗址。湖乃“宁夏七十二连湖”之一,是吴忠现存水域面积较大的一处湖泊,占地面积300余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